第326章(1 / 2)
小姜师傅的山居小技巧和打猎小知识本来就很有意思,何况在山里玩儿每走几步就能偶遇姜竹的童年,更是别有一番滋味。
沈青越:“你不知道我从前过得多没意思。”
姜竹:“你从前……是什么样的?”
沈青越:“做不完的作业,不能出门,一直闷在家里。我都感觉不到季节。”
姜竹:“肯定想要什么就有什么。”
沈青越:“嗯……也算吧。”除了不舒服,物质他不缺。
姜竹看看他,笑起来:“家业说,你一看就特别有钱什么都不缺。”
沈青越:“为什么?”
姜竹:“因为你喜欢吃野菜、萝卜、白菜、豆角。”
沈青越愣了愣,哈哈大笑:“我也爱吃肉啊!”
姜竹:“他说你像小狗一样爱啃骨头,小狗吃骨头是因为吃不到肥肉,你啃骨头是不爱吃肥肉。”
沈青越:“好呀,你们背着我偷偷说我闲话!还说什么了?”
他勒住姜竹脖子,“从实招来,是不是没少笑话我什么都不认识?”
姜竹哈哈笑着一弯腰背起他一直跑到梨树下,“就是这棵!”
沈青越看着茂密的梨问姜竹:“这是梨吧?不是核桃吧?”
他还记得去年家业他们弄了一篮子青核桃被他误会成梨,惨遭嘲笑。
“是梨。”
“能吃了吗?”
“还不太行吧……”
“摘一个试试。”沈青越从姜竹背上跳下来,跑到树下踮脚摘梨。
没够着。
他跳了一下抓住了树叶,树叶被拽掉了,树枝带着梨晃了晃又弹回去。
姜竹走过来,伸手,踮脚,抓到了。
沈青越:“……”
他看看姜竹,“你是不是胳膊比我长?”
姜竹:“?”
沈青越过来和他比了比,结果是姜竹比他高一点儿了。
沈青越:“……?”
姜竹:“……?”
姜竹忍不住又看梨树一眼,去年他还用爬树来着。
今年好像确实长高了。
沈青越说过很多次他长高了他都没多大感觉,这会儿才忽然意识到他竟然长高了这么多。
沈青越从他手里拿走梨,在姜竹衣服上蹭了蹭。
姜竹:“要啃皮。”
沈青越咬一口,“我去……好酸……”
他勉强了两口,只啃了个皮就吃不下去了。
没长熟的梨吃起来还有点儿木木的口感。
沈青越看看四周,哪儿也不适合扔垃圾,直接把梨怼姜竹嘴里。
姜竹咬了一口,也被酸得一激灵,然后赶紧快速啃,在酸味儿弥漫开前咽下去,抓紧把梨核扔远点。
沈青越:“今年梨长熟了我跟你一起来摘。”
“嗯。”姜竹抹抹嘴,还是酸,快步跑去酱酱旁边从包里拿水喝。
沈青越哈哈笑:“酸你还吃!”
姜竹连灌了好几口水才把酸味压下去:“可以吃了,就是酸。”
采风(二更)
在自家山上玩了几天, 沈青越提议去码头看看。
趁着天气还暖和,他想去给下本故事取材。
既然要画探案的故事, 总要有素材才行。
故事可以自己编,不过场景、道具、服装等等,写实一点儿才能更有代入感。
村子他很熟。
集市、镇上和县城他大概也能画出来,具体想画什么场景可以再去取材,码头他去得少,不太熟, 而码头又集中着南来北往的客商船只,兴许还能给他的故事提供灵感。
轻装上阵,骑着酱酱去比酱酱拉车的速度快多了。
他们俩早上吃过饭出门,到了码头竟然也不算太晚。
宝峰县在整个镇南郡算不上什么大县, 和池远舟接触多了,从他的语气大概能判断, 宝峰县在全郡大概排在中游。
不过码头还挺热闹的, 有一条街的商铺, 有一百多米的停泊码头。
岸边渔船、货船、客船都有, 大船小船, 还有在江上过往的船只。
岸边有不少卖吃食的铺子, 有酒楼, 有茶厮, 也有露天的简易茶铺, 几块儿木板, 一排竹子, 就算墙壁了,店家在土灶上烧水沏茶做简单的饭食,等活儿的人坐在小屋内外, 看着码头过往的船只。
船商们则到好一点儿的茶馆、饭馆吃饭休息。
像马五那样的大户船商,则住在更高档的客栈里,有伙计替他看管货物船只。
秋季的茶市已经到了尾声,而秋收正忙碌,码头干活儿的人不算太多。
很多船停在岸边等装货卸货,但干活的人手显然不太够,和之前送药材来时对比,看上去还挺冷清。
沈青越和姜竹牵着骡子在码头遛了两圈,还找了个人少的地方,让姜
↑返回顶部↑